从观看《反腐为了人民》中腐败案例可窥见一个发人深省的规律,不正之风实为腐败滋生之温床,那些令人痛心的贪腐行径,往往正是“四风”问题由量变悄然累积至质变的最终恶果。不少党员干部并非甫一登场就欲壑难填、肆无忌惮,他们腐败的路径往往起于青萍之末,从一包烟、一饼茶、一瓶酒、一顿饭这类看似“小节无伤”的作风缺口处,一步步走向了彻底腐化堕落的深渊。这轨迹如同温水煮青蛙,初时安然不觉其害,终在无声的加热中失去所有生机。
首先“小意思”常藏“大祸根”。那些被“围猎”的干部,往往最初对一包烟、一饼茶之类“小意思”怀有轻视之心,觉得“人情往来”不足挂齿。然而,“小”与“大”之间本无天堑鸿沟,“小”恰是“大”的孵化器。“小意思”如裹糖砒霜,其毒性不在物品之微末,而在于悄然销蚀了原则堤防的第一粒沙。当“小意思”被默许,便如同在堤坝上凿出细微蚁穴;此时心理防线的第一道裂痕已然形成——这裂痕不是轰然洞开,而是被“人情”“面子”、“无碍大局”的糖衣层层包裹,腐蚀着“公”与“私”的界限。收下“小意思”的瞬间,灵魂已悄然向物欲倾斜了一度。
其次是,“四风”问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自我膨胀性。一旦初始缺口被打开,不正之风便会如病菌般加速蔓延。从被动接受“小意思”,发展到半推半就接受贵重礼品;从忐忑赴宴,到心安理得享受奢华宴请;从心存侥幸的“下不为例”,到习以为常的“理所当然”。每一次微小的退让,都是心灵堤坝的又一次溃决。量变过程恰如无声之蚀,看似无关痛痒的“小节”累积,终将抵达质变的临界点——当“四风”的侵蚀深入骨髓,廉洁的堤防便轰然倒塌,行为彻底越过法律红线,堕落为不可挽回的腐败。
再者风腐同源同根,如影随形。不正之风与腐败行为并非泾渭分明,而是同一根系滋生的两朵毒花。“四风”是腐败的初级形态,腐败则是“四风”的必然恶果。不正之风如同腐败的温床,为腐败提供适宜的温度、湿度和养分;腐败则如溃烂之痈,是不正之风在体内肆虐的最终爆发。两者如同孪生兄弟,同根同源,同向而行。
因此,要斩断这条由风及腐的链条,必须“风”“腐”一体纠治。一方面,要筑牢思想堤坝,警惕“小意思”中的“大陷阱”,从内心深处戒慎于初萌、防微于未然。另一方面,更要强化监督执纪的刚性力量。监督是防腐的免疫系统,必须覆盖所有“小切口”,对收送烟酒茶、违规吃喝等作风问题露头就打,绝不因“小”而轻视,绝不因“微”而放纵。只有把纪律规矩真正挺在前面,在“小意思”演变成“大窟窿”之前就及时亮剑、堵塞蚁穴,才能有效阻断由风变腐的通道,防止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悲剧重演。
堤溃蚁穴,气泄针芒。每一条贪腐之路都始于堤防上那最初被忽视的微小蚁穴。不正之风与腐败之间,从来不是断裂的两岸,而是被无数看似无关紧要的“小节”铺设成的一条滑向深渊的斜坡。要护住这关乎国运民心的千里长堤,我们必须以“风腐同查同治”的清醒和决心,在每一处蚁穴初显时便严阵以待——于细微处筑牢防线,方能在宏大中守护根基。当无数“小节”被守住了,那堤岸便永固,那清风自然浩荡长存。